金属表面处理是指通过机械加工、热处理、化学或复合方法使金属表面的组织结构、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等发生变化,从而使经过处理后的金属表面表现出与原基体不同的性能,来满足对金属材料耐蚀性、耐磨性、装饰性或者其他功能性的要求。目前已有许多成熟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通常按照加工方式不同,可分为机械方法、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三类。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按照是否对金属材料表面引入其他元素或物质,将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分为两大类,即表面组织强化方法和表面涂层方法。





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分类
总共可以分为4大类:表面改性技术、表面合金化技术、表面转化膜技术和表面覆膜技术。
一、表面改性技术
1、表面淬火
表面淬火是指在不改变钢的化学成分及心部组织情况下,利用快速加热将表层奥氏体化后进行淬火以强化零件表面的热处理方法。
表面淬火的主要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应加热,常用的热源有氧或氧丙烷等火焰等。
2、激光表面强化
激光表面强化是用聚焦的激光束射向工件表面,在极短时间内将工件表层极薄的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或熔点以上的温度,又在极短时间内冷却,使工件表面淬硬强化。
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技术
表面处理技术是产品美观的必备手段,对物件(产品)起到保护和美化产品外观的作用,主要分有:着色工艺和肌理工艺。
表面着色工艺
金属材料的表面着色工艺是采用热处理、机械、化学、电解等方法,为物件表面镀上各种色泽的表面层。
化学着色:将经过氧化处理过后的金属材料,浸入到有机/无机染料溶液中,染料渗入金属表面氧化膜的空隙中,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从而实现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