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分类化学表面热处理表面合金化技术的典型工艺就是化学表面热处理。是将工件置于特定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介质中活性原子渗入工件表层从而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和组织,进而改变其性能的热处理工艺。与表面淬火相比,化学表面热处理不仅改变钢的表层组织,还改变其化学成分。根据渗入的元素不同,化学热处理可分为渗碳、氮化、多元共渗、渗其他元素等。 化学热处理过程包括分解、吸收、扩散三个基本过程。化学表面热处理主要的两种方式就是渗碳和渗氮。
金属材料热处理及其表面处理方法
1).人工时效
(1)工艺:低温回火后,精加工前——加热材料至100-150度——保温5-20小时。
(2)目的:稳定精密制件的尺寸,消除残余应力
2).自然时效
(1)工艺:工件在室温条件长时间放置
(2)目的:释放残余应力,改善机械性能,稳定尺寸
发黑(发蓝)
(1)工艺:加热——碱性药液浸泡——形成氧化膜
(2)目的:表面防腐蚀,防锈
其他表面处理技术:电镀、电泳、抛丸、喷砂、抛光、阳极氧化、拉丝、蚀刻、喷涂、喷砂、烤漆、酸洗钝化等。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装饰性金属材料由于本身特性,会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产生锈蚀等变化,失去金属本身的光泽。表面处理可赋予金属材料表面一定的光亮度、色彩度和花纹图案,对金属表面起到美化效果。如激光雕刻、光化学腐蚀、金属压花以及各种表面喷涂等。甚至在一些特殊的金属装备表面可以应用表面处理技术,使其表面有效消除反光或吸收光线以利于隐蔽。功能性在某些特殊应用中,表面处理技术还可以赋予金属表面某种特殊功能性,使金属材料的应用更加广泛,如绝缘性能、反射隔热性能、亲疏水性能、生物相容性等。